從99年開始聯系海外大學,到今年已經4年有余了。作為國際學生,email發揮有哪些用途不言而喻。如何有效的和海外大學聯系,從而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尤為重要。當然,我相信這里的不少朋友都比我有技巧領會,這篇文章只不過拋磚引玉,期望引發大伙更多更好的評論。 第一,email的主題(subject)盡可能簡短,但最好不要空著不填。沒subject的email雖然不至于被忽視,但給人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至少說明你沒花足夠的心思在上面。假如有緊急的事情,建議實用urgent help之類的短語,簡潔但非常顯眼。在稱呼上,第一要確定學校網站上的聯系信息上有沒聯系人的名字。假如有,強烈建議直接以該聯系人名字(譬如Dear Mr. Barbrook)代替泛泛的Dear Sir or Madam。當然,假如學校沒提供,則最好用以上提到過的Dear Sir or Madam,或者To Whom It May Concern。這里還有一個小竅門,一般大學工作和教職職員都有我們的郵箱,絕大部分和本人的姓氏有關,譬如以姓氏和名字的部分組成,所以,當看到一個email是barbrookr@university.ac.uk,那八成是一個姓Barbrook的人的信箱,而他的initial是字母r。這個辦法比較適用于double /confirm/i的目的,也就是說假如你不確定這個信箱是否正確,可以用如此的邏輯判斷。對首次進行email聯系的朋友不適用,由于有肯定的危險性,搞錯了就笑話了。下面是正文部分,還是必須要本著簡練的目的。由于admission辦公室的人一天都要看不少如此的來信,過于冗長繁瑣叫人本能反應就不舒服。而條理明確、簡潔明了的信會無聲無息讓他們在回答的過程中慢慢的透露出愈加多的信息。重點是邏輯明確條理了解。這點不是比較容易就做到。由于一般大家有狀況才需要聯系學校,而總是這樣的情況讓大家心情焦慮,恨不能一下子把事情全部說了解。但越這么想越容易把事情越說越糊涂。在寫email前,應該把事情在腦子里理一遍,最好跳出來在旁觀者的角度上看問題。前因后果都要想了解。為何會出現問題?它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必須要交代一下背景,假如一上來就是問題會叫人摸不著頭腦。但也不要走另外一個極端:不少人在急急忙忙講了一大堆事情后,那些問題都沒問就結尾了。如此學校的負責人會不知所措,給出的建議的水平也要大優惠扣。所以千萬記得,把事情陳述了解將來,把問題明確的羅列下來,如此便捷其他人一一作答,email的目的才能達到。在羅列問題時候,最好也不要一股腦兒什么都搬上去,一下子十幾條問題會嚇倒他們的。最好的方案是,先從最要緊的問題開始,一封email最好不要超越3個問題。問題的總結應該注意條理,不要重復,記得要具體一點,不要太過泛泛而談。如此得到的答案才是效果最好的。一般英國的大學在回復email方面還是反應非常快的,而且有調查標明新興的大學在這方面特別突出(上次論文就是關于英國大學的網站在中國學生擇校選擇中所發揮有哪些用途,所以閱讀了很多如此的學術性期刊,也調查過一些學校的網站內容,所以如此說還是有肯定依據的,呵呵)。在收到回復將來,不管有沒用最好都回信表示感謝。另外,假如之前沒說了解的可以繼續深入探討。最好直接點回復鍵回復,如此原文會在下面引用,可以讓他們了解你已經收到回復,更要緊的是,因為學校天天處置很多如此的信件,把原文引用在下面可以能夠幫助他回憶一下你的case。當然,假如首次回復就達到目的,也不要就如此不理不問了,時刻記住大家禮儀之邦的傳統美德,回復其他人以表感謝是非常需要的!記住在結尾部分另起幾行寫with my best regards。假如遇見節日或者周末的,不要忘記加上幾句Happy New Year或"Have a good weekend",如此會叫人感覺心情愉快!最后,假如前面的稱呼是具體到某人的(如Mr. Barbrook),則用Yours sincerely;假如只不過Dear Sir or Madam,則用Yours faithfully。當然,這類是非常合法的寫法,現在互聯網的語言愈趨隨意隨性,所以亂用更不是太大問題。